8月17日,農業農村部發布,7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降0.5%,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增長,養殖結構趨于優化。
一時間,有人認為周期拐點已經出現,豬價已經見底了。隨后,8、9、10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繼續保持下降的趨勢,但是直至10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依舊比正常水平高出6%。因此,行業供給過剩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扭轉。
能繁母豬
其實,我們應該客觀的看待這個情況,2021年7月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首次負增長,其實就意味著供給至少明年5月才開始降低。因為,母豬從配種到商品豬出欄,需要經過4個月的妊娠和6個月的育肥,也就是說能繁母豬波動對應的是10個月后的生豬出欄變化。
還有一點,這輪豬周期與以往是不同的,三元母豬太多了,所以現在首先淘汰的就是三元母豬,用生產性能更高的二元母豬替代。那結果就是,盡管能繁母豬數量在下降,但是二元母豬比例在提高,養殖結構得到了優化,養殖效益更加提高了。
因此,對于能繁母豬月度環比由正轉負的理解,它是有兩個方面的:一方面意味著10個月后生豬出欄將會出現下降;另一方面至少10個月內生豬供給是持續增加的。所以,大家還是要謹慎樂觀,理性投產。8月17日,農業農村部發布,7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降0.5%,結束了連續21個月的增長,養殖結構趨于優化。
一時間,有人認為周期拐點已經出現,豬價已經見底了。隨后,8、9、10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繼續保持下降的趨勢,但是直至10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依舊比正常水平高出6%。因此,行業供給過剩的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扭轉。
能繁母豬
其實,我們應該客觀的看待這個情況,2021年7月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首次負增長,其實就意味著供給至少明年5月才開始降低。因為,母豬從配種到商品豬出欄,需要經過4個月的妊娠和6個月的育肥,也就是說能繁母豬波動對應的是10個月后的生豬出欄變化。
還有一點,這輪豬周期與以往是不同的,三元母豬太多了,所以現在首先淘汰的就是三元母豬,用生產性能更高的二元母豬替代。那結果就是,盡管能繁母豬數量在下降,但是二元母豬比例在提高,養殖結構得到了優化,養殖效益更加提高了。
因此,對于能繁母豬月度環比由正轉負的理解,它是有兩個方面的:一方面意味著10個月后生豬出欄將會出現下降;另一方面至少10個月內生豬供給是持續增加的。所以,大家還是要謹慎樂觀,理性投產。
(審核編輯: 豬豬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