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落實黨中央國務院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指出2022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也是鄉村振興全面展開的關鍵之年,做好農業農村工作特殊而重要。
在工作布局上,重點圍繞“四穩四提”展開。即糧食生產穩面積提產能: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菜,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穩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產業發展穩基礎提效益:穩定用地、金融等政策,加強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開發鄉村多元價值,促進農業高質高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鄉村建設穩步伐提質量:堅持數量服從質量、進度服從實效,求好不求快,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提高建設質量、管護水平,促進鄉村宜居宜業;農民收入穩勢頭提后勁:堅持產業帶動、就業創業拉動、改革驅動等多措并舉,堅決杜絕大規模返貧現象發生,穩定農民增收好勢頭,促進農民富裕富足。
細則方面,對比2月22日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意見》針對諸多方面提出了更為詳盡的工作部署及安排。
關注1
根據農資價格上漲情況推動種糧補貼
《意見》首先要求千方百計穩定糧食生產。其中明確,加大政策扶持。加快構建農民種糧收益保障機制,讓農民種糧有利可圖、主產區抓糧有積極性。適當提高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穩定稻谷補貼,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值得關注的是,《意見》關注農資價格變動對于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影響,進一步提出根據農資價格上漲情況,適時推動對農民種糧予以補貼。
關注2
積極恢復東北大豆面積
攻堅克難擴種大豆和油料方面,《意見》要求啟動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大力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加大耕地輪作補貼和產油大縣獎勵力度,支持在西北、黃淮海、西南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加強大豆良種調劑調配,強化農機裝備改裝配套和研發攻關,開展技術指導培訓,落實關鍵技術措施。
同時,據2021年年底國家統計局消息,大豆播種面積1.26億畝,比上年減少2200萬畝,下降14.8%?!兑庖姟芬蠓e極恢復東北大豆面積。進一步提到要合理確定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擴大糧豆輪作規模,引導農民擴種大豆。推進地下水超采區、低質低效和井灌稻區“水改旱、稻改豆”,在黑龍江第四、第五積溫帶等區域實施玉米改大豆。
關注3
確保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4100萬頭左右
促進畜牧業穩定發展方面,《意見》明確穩定生豬基礎產能。圍繞能繁母豬存欄量和規模養殖場(戶)保有量等核心指標,分級落實產能調控責任,穩定環保、貸款、保險等長效性支持政策,確保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4100萬頭左右。推動大型豬企組建產能調控聯盟,強化市場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引導養殖場(戶)合理安排生產,防止生產大起大落。加快發展草食畜牧業。實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質行動,開展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示范。啟動奶業生產能力提升整縣推進行動,開展奶農發展乳制品加工試點。優化屠宰企業區域布局,推進屠宰企業標準化創建。強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加快推行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堅持人病獸防、關口前移,加強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魯氏菌病等重點人畜共患病防治,建設一批人畜共患病凈化場和無疫小區。健全基層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壓實屬地責任,配齊配強專業人員。
關注4
開展面積1億畝以上機深松整地作業
《意見》關注耕地地力提升,要求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深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統籌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小流域綜合治理、保護性耕作、秸稈綜合利用、有機肥還田等綜合措施,完成1億畝保護任務。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畝。在東北、黃淮海、西北等區域開展農機深松整地作業,面積1億畝以上。同時,強化退化和污染耕地治理。針對土壤酸化、土壤鹽堿化等問題,開展退化耕地治理試點,建設集中連片綜合示范區。分區分類治理重金屬污染耕地5000萬畝左右,加大安全利用技術推廣力度。此外,開展土壤普查。啟動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選擇典型縣開展普查試點,指導具備條件的省開展全省試點。健全耕地質量監測網絡,開展耕地質量監測評價。
關注5
構建高效精準生物育種技術體系
種業方面,《意見》要求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一方面加強種質資源保護。深入推進農作物、畜禽和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保護、精準鑒定。加快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建設一批農業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區。另一方面,加快推進育種創新。深入推進育種聯合攻關和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將耐鹽堿育種等納入攻關范圍。探索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后補助政策。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構建高效精準生物育種技術體系。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強化制種基地建設。實施南繁硅谷建設規劃,加快打造種業創新高地。同時,強化種業市場監管。貫徹落實種子法,開展種業監管執法年活動,強化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嚴厲打擊套牌侵權等行為。
關注6
創建10000個鄉村振興示范村
《意見》要求,開展鄉村振興示范創建。堅持分級負責、分類推進,采取先創建后認定方式,建設100個左右鄉村振興示范縣、1000個左右示范鄉(鎮)、10000個左右示范村,聚焦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和薄弱環節,發揮示范引領和要素集聚作用。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創建一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建設標準體系、工作體系和政策體系,推動對建設成效明顯的開展正向激勵。
文章來源:新京報
(審核編輯: 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