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染源 主要是病人、病畜和帶蟲動物,其血液、肉、內臟等都可能有
傳染示意圖
傳染示意圖
弓形蟲。已從乳汁、唾液、痰、尿和鼻等分泌物中分離出弓形蟲;在流產胎兒體內、胎盤和羊水中均有大量弓形蟲的存在。如果外界條件有利于其存在,就可能成為感染源。據調查,含弓形蟲速殖子或包囊(慢殖子)的食用肉類(如豬、牛、羊等)加工不當,是人群感染的主要來源。有生食或半生食習慣的人群,其血清陽性率明顯高于一般人群,即可間接證明這一點;并有因食用生拌牛肝而發生急性弓形蟲病的報告。
被終宿主貓排出的卵囊污染的飼料、飲水或食具均可成為人、畜感染的重要來源。據調查,養貓居民血清陽性率為20%,而不養貓的居民僅為9.3%。感染弓形蟲的家貓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從糞便中排出卵囊,卵囊污染環境并很快發育成熟,對人和中間宿主都具有感染率。卵囊在外界環境中的生活力很強。非孢子化卵囊在4℃條件下可存活90天,-5℃下為14天,-20℃下為1天。孢子化卵囊的抵抗力更強,-5℃下可存活120天,-20℃下為60天,-80℃下為20天。干燥和低溫條件則不利于卵囊的生存和發育。
2.易感動物人、畜、禽和多種野生動物對弓形蟲均具有易感性,其中包括200余種哺乳動物,70種鳥類,5種變溫動物和一些節肢動物。在家畜中,對豬和羊的危害最大,尤其對豬,可引起暴發性流行和大批死亡。在實驗動物中,以小鼠和地鼠最為敏感,豚鼠和家兔也較易感。
3.感染途徑以經口感染為主,動物之間相互捕食和吃未經煮熟的肉類為感染的主要途徑。此外,也可經損傷的皮膚和黏膜感染。在妊娠期感染本病后,可能通過胎盤感染胎兒,
4.流行特征
胎盤感染為先天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婦女胎兒也可通過攝人羊水而被感染。
(1)人群感染情況 我國正常人群的弓形蟲血清陽性率多在10%以下。全國標準化陽性率為6.02%,國際標準化陽性率為5.52%。
(2)動物感染情況我國已從豬、牛、羊、馬、鹿、貓、兔、豚鼠、雞、黃毛鼠和褐家鼠等動物分離出弓形蟲。經血清學或病原學證實為自然感染的動物有:即豬、黃牛、水牛、馬、驢、騾、山羊、綿羊、鹿、貓、兔、雞、褐家鼠、黃毛鼠、黃鼠、家小鼠、臭晌精、旱獺和熊,其中以豬和貓在弓形蟲的傳播上具有最重要的意義。血清學調查證實豬血清陽性率最高,一般都在20%以上,個別豬場達60%以上。
(3)感染季節人群弓形蟲的感染率一般是在溫暖潮濕地區較寒冷干燥地區為高。對于人群發病季節性尚無資料記載。家畜弓形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一般以夏秋季居多。云南牛弓形蟲病的發病季節十分明顯,多發生于每年氣溫在25~27℃的6月份。我國大部分地區豬的發病季節在每年的5~10月份。
(審核編輯: 豬豬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