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包括帶豬消毒和環境消毒及生產用具、用品的消毒。加強豬舍內外環境的消毒工作,由專人負責,認真落實到每一個生產環節。
(1)帶豬消毒一般每周2~3次,在下午上班后開始,這時氣溫較高,豬舍內容易干燥,同時在消毒后2~3分鐘加強通風,可降低豬舍濕度和驅散消毒液的氣味。消毒時采用噴霧的方式,必須全面到位,如欄位、地面、飼槽、凈道、臟道、墻壁、頂棚、其他設施等要消毒徹底,絕不能留有死角。同時消毒液的濃度必須有效,噴灑均勻。
(2)環境消毒一般每周1~2次,選擇一個比較晴朗沒有風的天氣進行,方法同帶豬消毒。
(3)消毒藥的選擇。有火堿、碘制劑、醛制劑、氯制劑等。產仔舍和保育舍盡量選用對皮膚刺激小的藥物。為了避免產生抗藥性應輪用藥物,1周1次。
(4)工作服消毒。一般采用熏蒸方法,每周2次。用21克高錳酸鉀、42毫升甲醛在溫度21℃以上,濕度70%以上密閉熏蒸24小時。
(5)生產用具消毒。針頭、注射器及其他器械用完后立即蒸煮消毒,斷尾鉗、剪牙鉗隨用隨消毒,糞鏟、掃把、糞車用完后沖洗消毒。
(6)豬舍清空后消毒。采用清(清理糞便雜物)-消(3%火堿消毒)-沖(沖洗)-干(干燥)-消(消毒)-熏(熏蒸)-燒(火焰消毒)-空(空置5~7天)的模式。
(審核編輯: 豬豬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