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防篇:豬場驅蟲正當時&環境消毒不可少
舉報編者按:
究竟我們保豬增效該如何防控?如何做到未雨綢繆?
一、科學選用驅蟲藥
目前,對豬場危害較大的寄生蟲主要有疥螨、鞭蟲、蛔蟲、圓線蟲等寄生蟲,豬場應選用新型、廣譜、高效、安全,并且使用效果較好的阿維菌素、伊維菌素、芬苯達唑、阿苯達唑及新型阿維菌素和阿苯達唑等復方驅蟲藥,同時驅除豬體內外寄生蟲。
雖然單純的阿維菌素、伊維菌素對驅除疥螨等寄生蟲效果較好,但對于在豬體內移動期的蛔蟲幼蟲、毛首線蟲則效果較差,而芬苯達唑、阿苯達唑則對線蟲、吸蟲、球蟲及移動期的幼蟲、絳蟲都有較強的驅殺作用,對蟲卵的孵化有極強的抑制作用。
發現豬囊蟲,可選用吡喹酮或用檳榔進行驅蟲,應盡量避免使用敵百蟲等容易引起豬群中毒的驅蟲藥,另外還要注意藥量不能過量或者不足,以免影響效果。
二、注意抗藥性
有些豬場長期使用驅蟲藥或長期不合理使用驅蟲藥物、驅蟲次數過于頻繁、劑量過高或高低,造成某些寄生蟲產生抗藥性或耐藥性。
因此,在用藥過程中應注意輪換用藥、減少用藥次數,合理使用驅蟲藥,必要時可以聯合用藥,以避免產生抗藥性,保證驅蟲效果。通過藥敏試驗,一旦發現抗藥性產生,應立即更換藥物。
三、選擇適宜的驅蟲時間
仔豬在42-56日齡時進行第一次驅蟲效果比較好,如使用阿維菌素,拌料連用2-3天。用藥后可將成蟲、幼蟲和若蟲殺死,但蟲卵不能殺死,疥螨從蟲卵到幼蟲的發育時間約為12天,藥效過后蟲卵發育成若蟲、幼蟲或成蟲,會造成再次感染。
因此,應在第一次用藥結束后的7-10天,再投藥1次,連用1-2天,將由蟲卵孵化發育的幼蟲殺滅,才能徹底解決疥螨問題。
早期驅蟲可以明顯提高仔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報酬,仔豬感染寄生蟲的主要來源為母豬以及其接觸的環境,在母豬產前驅蟲,可切斷母豬和仔豬間的寄生蟲傳播環節。
在潮濕天氣(如春、夏季節)比較容易發生疥螨病,應提前加以預防。育成豬也應驅蟲,可在4月齡時,按上述要求重復驅蟲1次。種公豬每年在2、6、10月份分別使用廣譜驅蟲劑進行3次驅蟲,引進種豬及后備豬轉入生產區前應進行驅蟲,驅蟲前應先停喂一餐,使拌有藥物的飼料能讓豬1次全部吃完,以節省藥物和提高效率,對20日齡以下的豬最好暫不使用驅蟲藥。
四、觀察驅蟲效果
驅蟲藥物對疥螨的藥效并非立即起作用,一般需要在投藥后的2個星期才有明顯的效果。給豬驅蟲時,應仔細觀察。若出現中毒如嘔吐、腹瀉等癥狀,應立即將豬趕出欄舍,讓其自由活動,以緩解中毒癥狀,必要時可注射腎上腺素、阿托品等藥物解救。
五、除蟲
要殺滅寄生蟲,僅靠驅蟲是不行的,幾乎所有的驅蟲藥都不能殺死寄生蟲卵,驅蟲后蟲卵隨糞便排出體外,如果不及時無害化處理這些糞便,就會污染外界環境,成為新的污染源重復感染,造成豬場寄生蟲病“年年治、年年防、年年還在老地方”。
豬驅蟲后應將糞便清掃干凈堆積起來發酵,發酵工程中,發酵池內溫度可達60-70℃,既能殺滅寄生蟲蟲卵又能殺死一般性病原體。因此,驅蟲后的糞便要進行焚燒或深埋等無害化處理,最經濟的方法是將糞便、墊草等集中倒入貯糞池內,表面鋪一層干糞和雜草,最后上面蓋一層濕土封好,經1-3個月發酵后,糞便即可掏出做肥料用。
舍內地面、墻壁、飼槽應使用10%-20%的石灰乳和廣譜消毒劑,以殺滅寄生蟲蟲卵,減少再次感染機會。
六、豬場消毒
當前,正值冬春季節,非洲豬瘟病毒易于存活,部分場點存在病毒污染情況,非洲豬瘟防控壓力大。而“人、車、物”仍是當前非洲豬瘟防控的關鍵風險點。養殖場戶應繼續強化生物安全防控措施,加強人員管控,人員在入場3天前不去農貿市場、屠宰廠(場)、無害化處理廠及動物產品交易市場等高風險場所,入場前要嚴格經過淋浴、更衣等程序。外來車輛原則上不得進場,應在豬場外一定距離的位置完成作業;確需進入的,需徹底清洗、消毒、烘干,并對車輛所經道路進行徹底消毒。嚴格進場物資管控,分類采用熏蒸、消毒劑浸泡、烘干等方法進行消毒。
選擇才是關鍵,推薦幾款物美價廉的產品供您選擇
-
0
-
0
-
分享
- 還沒有人點過贊,趕緊點贊吧!